動力粘度和運動粘度
液體(ti) 在流動時,在其分子間產(chan) 生內(nei) 摩擦的性質,稱為(wei) 液體(ti) 的黏性,粘性的大小用表示,是用來表征液體(ti) 性質相關(guan) 的阻力因子。粘度是油品流動性的一個(ge) 重要指標,它反映了液體(ti) 分子在運動過程中相互作用的強弱,作用強(粘度大),流動難。石蠟基型原油含烷烴成份較多,分子間力的作用相對較小,粘度較低,環烷基原油含脂環、芳香烴較多,粘度一般較大。但需注意的是油品的流動性並非單決(jue) 定於(yu) 粘度,它還與(yu) 油品的傾(qing) 點(或凝點)有關(guan) 。
將流動著的液體(ti) 看作許多相互平行移動的液層, 各層速度不同,形成(dv/dx),這是流動的基本特征。由於(yu) 速度梯度的存在,流動較慢的液層阻滯較快液層的流動,因此液體(ti) 產(chan) 生運動阻力,為(wei) 使液層維持一定的速度梯度運動,必須對液層施加一個(ge) 與(yu) 阻力相反的反向力,在單位液層麵積上施加的這種力,稱為(wei) 或τ(N/m2)。切變速率(D) D=d v /d x (單位:s -1) 切應力與(yu) 切變速率是表征體(ti) 係流變性質的兩(liang) 個(ge) 基本參數。兩(liang) 個(ge) 不同平麵但平行的流體(ti) ,擁有相同的麵積”A”,相隔距離”dx”,且以不同流速”V1”和”V2”往相同方向流動,假設保持此不同流速的力量正比於(yu) 流體(ti) 的或速度梯度,即:τ= ηdv/dx =ηD(牛頓公式)其中η與(yu) 材料性質有關(guan) ,我們(men) 稱為(wei) “粘度”。
流體(ti) 的粘度明顯受環境溫度的影響(壓力也有一定影響,但一般可忽略不計),這種 影響也是通過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來實施的:通常的概念是溫度升高流體(ti) 體(ti) 積膨脹,分子間距離拉遠,相互作用減弱,粘度下降;溫度降低,流體(ti) 體(ti) 積縮小,分子間距離縮短,相互作用加強,粘度上升。由於(yu) 粘度與(yu) 溫度關(guan) 係密切,因此任何粘度數據都需注明測定時的溫度。通常在低溫區域溫度對粘度的效應尤其顯著。
粘度的測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在英國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美國慣用賽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歐洲大陸則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但各國正逐步更廣泛地采用運動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因其測定的準確度較上述諸法均高,且樣品用量少,測定迅速。各種粘度間的換算通常可通過已預先製好的轉換表查得近似值。
粘度對於(yu) 各種油品都是一重要參數。內(nei) 燃機及噴氣發動機燃料的汽化性能、鍋爐用燃料霧化的好壞均直接與(yu) 各油品的粘度相關(guan) ,而油品的輸送性能亦與(yu) 粘度有密切關(guan) 係。由於(yu) 粘度在油品實際應用中表現出的重要性,因此不少油品,諸如殘渣燃料油、某些潤滑油等往往以粘度作為(wei) 其分級的依據。此外通過對使用過程中的潤滑油的粘度的測定更可提供該油品是否已經變質而需加以更換的信息。
運動粘度(KINEMETIC VICOSITY)υ是油品的動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η與(yu) 同溫度下的油品密度ρ之比:
υ=η/ρ
單位,沲(Stoke)= 厘米2/秒,通常以其百分之一 --厘沲cSt表示。
具體(ti) 是測定一定量的試樣在規定的溫度下(如40℃,50℃)流過運動粘度計之毛細管所需要的時間"秒",然後乘以該粘度計之標定常數即得該試樣粘度cSt。
運動粘度的優(you) 點是樣品用量小,測試速度快,更主要是準確度大大高於(yu) 其它測定法(雷氏、賽氏等),因此應用日趨普遍。
動力粘度是麵積各為(wei) 1厘米2並相距1厘米的兩(liang) 層液體(ti) ,當其中一層以1厘米/秒的速度與(yu) 另一層液體(ti) 作相對運動時所產(chan) 生的內(nei) 摩擦力,單位"泊"(Poise),其百分之一即厘泊(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