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產(chan) 品餾程測定中常見問題釋疑
1.測定汽油餾程時,用棉花墊塞住量筒口的目的?
是為(wei) 了防止冷凝管上凝結的水分落入量筒內(nei) 和減少餾出物的揮發。
2.造成餾出液體(ti) 積過多或過少的原因
(1)造成蒸餾出液體(ti) 積過多的原因有:
①量取試油時液麵高於(yu) lOOmL的標線,也就是油量多了;
②zui取試油時,試油溫度比室溫低;
③測定前冷凝管未擦淨;
④冷凝管的凝結水流入量筒;
⑤所用的蒸餾瓶不幹燥。
(2)造成蒸餾出液體(ti) 積過少的原因有:
①zui取的試油少了,不到lOOmL刻線;
②zui取試油時,試油溫度比室溫高;
③注入試油時灑在蒸餾瓶外麵;
④注入試油時,輕質餾分揮發損失;
⑤儀(yi) 器連接處密封不好,造成油蒸氣漏氣損失,使餾出液體(ti) 積減少。
餾出液體(ti) 積過多或過少,均會(hui) 顯著地影響90%以後餾出溫度的高低。
3.試油中有水,餾程測定前要進行脫水的原因?
(1)某些油品和水會(hui) 形成穩定的乳濁液,當加熱時,乳濁液傳(chuan) 熱極不均勻,分散在油中的水滴達到過熱後,會(hui) 產(chan) 生突沸衝(chong) 油現象。這種現象還會(hui) 發生在試油含水較多的情況下。這是因為(wei) 隨著試油的加熱,溫度不斷升高,當溫度升至接近水的沸點時,水蒸氣即上升至蒸餾瓶之頸部,有一部分是往支管去了,但有些因頸部溫度低,而冷凝於(yu) 頸壁和溫度計水銀球上。油品溫度愈高,水繼續汽化,冷凝下來的就愈多。從(cong) 小滴積成大滴,zui後水滴自溫度計上落下。由於(yu) 這時油溫已比水的沸點高,當水落人油中,便訊速汽化,使瓶內(nei) 壓力突然增大(水從(cong) 液體(ti) 變成氣體(ti) ,體(ti) 積可擴大1725倍)。分餾瓶支管口徑小,來不及排除瓶內(nei) 蒸汽,易造成瓶內(nei) 蒸汽壓力衝(chong) 開溫度計木塞,把油一起帶出,發生衝(chong) 油現象。這很容易引起著火和燙傷(shang) 事故。
(2)油中含水會(hui) 使測定結果產(chan) 生誤差。當蒸餾含少量水的試油時,在一定溫度下,油的蒸氣壓力還低於(yu) 外界壓力,本來油還不會(hui) 沸騰,但由於(yu) 從(cong) 溫度計水銀球滴下的水滴形成的蒸氣,使油品蒸氣分壓和水蒸氣分壓之和恰好超過外界壓力時,油就開始沸騰,油蒸氣就開始從(cong) 蒸餾瓶支管逸出,這樣測出的初餾點就不準確了。若衝(chong) 出的蒸氣帶走了油中若幹重餾分.還會(hui) 影響到中間某一點餾出溫度和餾出百分數之間的關(guan) 係數值。所以,測定前的試油脫水,可保證試驗安全及結果準確,是*的試驗準備工作。
4.測定餾程時要嚴(yan) 格控製加熱速度的原因?
石油產(chan) 品餾程的測定是條件試驗。根據蒸餾油品餾分輕重的不同,所規定的加熱速度也不同。在一定容積的蒸餾瓶中,氣體(ti) 的壓力隨氣體(ti) 物質的量增多而增高,隨氣體(ti) 物質的量的減少而減低。在蒸餾操作中,如因蒸餾瓶受熱過大,加熱速度過快,會(hui) 產(chan) 生較多的氣體(ti) ,來不及自出口管逸出時,蒸餾瓶中的氣體(ti) 分子增多,可使瓶中的氣壓大於(yu) 外界的大氣壓。在這種情況,讀出的蒸餾溫度,並不是在外界大氣壓下油品沸騰的溫度,往往要比正常蒸餾溫度偏高一些。若加熱速度始終比較大,zui後還會(hui) 出現過熱現象,使幹點提高而不易測準。當開始加熱至初餾點的時間延長,即加熱速度減低時,初餾點降低,10%溫度降低,50%與(yu) 90%溫度和終餾點都降低。若整個(ge) 測定過程加熱速度過於(yu) 慢,以至加熱強度不足,則各餾出溫度均顯著降低。上述現象,說明加熱速度對測定油品餾程的結果有很大影響,故有關(guan) 加熱速度的規定必須嚴(yan) 格遵守。
5.蒸餾不同的石油產(chan) 品時選用不同孔徑石棉墊的原因?
主要是為(wei) 了控製蒸餾瓶下麵來自熱源的加熱麵。一方麵基於(yu) 油品的輕重,保證其升溫使油品在規定時間內(nei) 能沸騰達到應有的蒸餾速度;另一方麵又考慮到zui後被蒸餾的油品表麵應高於(yu) 加熱麵。因為(wei) 在油品沸騰過程中,液體(ti) 和蒸汽的溫度雖然是處在不斷加熱的情況下,但因熱量全部用來使液體(ti) 分子變為(wei) 氣體(ti) 分子,故升溫不會(hui) 造成過熱。等到液體(ti) 全部汽化完了,這時隻有蒸汽分子存在,繼續加熱,就易過熱。如汽油一般都做幹點,若使用做煤油的石棉墊,燒瓶圓底進人加熱器較深,加熱麵高於(yu) 瓶內(nei) 殘存的液麵過多,很易造成過熱。